热!7月4日,室外温度高达40℃。
和天气一样“热”的,还有盐城市亭湖区的公益暑托班。“我们小学部一共404名学生,有301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暑托班。”当天,盐城市大庆路实验学校副校长夏国梁这样告诉记者。今年,盐城市亭湖区有8576名初中生、3235名小学生、1268名幼儿报名参加了暑托班。
近年来,盐城市亭湖区坚持公益普惠、自愿参加原则,积极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深化“优学在亭湖”品牌建设,持续延伸课后服务至暑期,有效缓解家长“看护难”,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。
7月4日,盐城市大庆路实验学校暑托班学生在上手工课。
民生“热”实践:破解暑期“看护”难题
“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外地务工或从事运输、种养殖行业,暑假看护曾是很多家庭的难题。”夏国梁说。
如何破解暑期“看护”难题?盐城市亭湖区连续五年将暑托班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。从2020年首次试点的12个暑托班,到如今覆盖全区36所学校、延伸至各乡镇街道的服务网络,公益托管的触角已触达2200多个家庭,累计服务学生超10万人次。
“以前暑假带孩子是双职工的大难题,现在学校办暑托班,真是解了燃眉之急!”7月4日上午,在盐城市大庆路实验学校暑托班门口,学生家长李乃干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。
据了解,暑托班从7月1日开始至8月17日结束,时长48天;每天上午8:30开始,下午5:30结束。当城市家庭告别“带娃上班”的窘迫,当农村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守望假期,公益暑托班正以普惠性服务填补暑期教育的空白地带。
暑托班的公益底色,更体现在对特殊需求的精准回应。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为双职工家庭开设“弹性托管”通道,家长可提前申请早7点送托或晚6点接回,学生中午也可以选择在学校就餐;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小学设置全托、半托、临时托管等多元选择,甚至为突发情况家庭提供“当日预约”服务……
这些细微之处的考量,让“公益”二字有了具象的温度。
成长“热”课堂:“五育”赋能多彩假期
“跟着‘苏超’盐城队队员学踢球,太带劲了!”在盐城市亭湖区实验小学暑托班的绿茵场上,小球员们对专业教练童心赞不绝口。这样的兴奋场景,正是盐城市亭湖区推动公益暑托服务从“看护型”向“成长型”精彩蝶变的缩影。
为此,盐城市亭湖区创新推出“1+N”课程体系:“1” 即提供个性化学业辅导,由学科教师针对性解决学习难题;“N”则涵盖五大类特色课程,通过德育铸魂、智育启智、体育强身、美育浸润、劳育固本的多元供给,为孩子们打造全面发展的暑期乐园。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精心打造的童绘、童阅、童泳、童球、童操五大主题项目,为每一个学生搭建了多元成长的舞台;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开设了国学、思维、口语、科学实验、天文、时事、AI智能等20多个特色课程,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兴趣坐标。盐城市西城实验学校的机器人编程课深受追捧,“小工程师”们成功操控机器人行走避障,点燃科技梦想。盐城市青年路小学的“高尔夫能量站”吸引众多学生体验新运动魅力。
亭湖区暑托班设计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差异化课程,更显教育者的用心。幼儿园的“彩虹游戏日”通过角色扮演培养交往能力;小学的“数理思维营”用积木搭建激发科学兴趣;初中的“青春加油站”开设心理辅导课助力成长。
当托管服务转化为成长的养分,盐城亭湖暑托班正助力每个孩子发掘潜能,绽放独特光彩。
7月4日,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暑托班学生在进行水中劈叉托举训练。
温暖“热”循环:双向奔赴奏响幸福乐章
“有的家长为了赶着去上班,8点左右就把孩子送到暑托班了,我们老师在8点前就要到达学校。”盐城市大庆路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徐佩莉这样告诉记者,她还说,自己家里有两个孩子,大孩子今年读高三、小的上一年级,为了暑托班的孩子,她克服了自家的困难。
盐城市亭湖区中小学、幼儿园教师们自愿放弃休假,成为暑托班最坚实的支柱。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小学436名参托学生背后,是教师们根据家长问卷定制的12套个性化方案;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的体育教师每天提前一小时到校调试器材,确保安全;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实验学校的老师们骑着电动车逐户家访,精准掌握留守儿童需求。“看到孩子们每天盼着来学校,再累都值得。”徐佩莉的话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。
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,更让暑托班的公益之花越开越艳:盐城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带来“科技小制作”课程,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教剪纸……
家长们也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份善意:有的主动担任“爱心家长志愿者”协助管理,有的送来解暑物资,有的在班级群分享孩子的成长变化。“以前总说教育是学校的事,现在才明白,我们都是参与者。”学生家长李乃干这样感慨。从教师的坚守、社会的助力到家长的参与,一场爱的“双向奔赴”,正让盐城亭湖暑托班这片沃土,滋养出更美好的成长生态。
群众的满意度,是衡量幸福指数的最佳标尺。在盐城市亭湖区社情民意调查中,暑托班项目满意度连续五年保持在98%以上。“孩子开心,我们放心”成为家长们的共识;“学到知识,学会交往”是孩子们的收获;“被需要、有价值”是教师们的心声。“秉持服务家长、服务学生、服务社会的宗旨,着力解决假期孩子看护难这一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,切实推动这项民生实事工程落地见效。”亭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当暑托班从一项民生工程成长为“优学在亭湖”的品牌窗口,当政府的用心、教师的爱心、社会的热心交织成网,便织就了一幅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倪同岭 郭敬雷)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